“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词。这是一首宋词,描写的元宵佳节的景象,抒发的却是对自由结合的爱情的追求。
词作用语通俗浅白,情态深婉动人,风味隽永,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词人运用自然而有力的今昔对比,传达出词人幽怨抑郁的感情,是宋代婉约词中的精品佳作。
关于《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文学史上有两种互相争论的意见:一说是欧陽修作,一说是朱淑真作。
明代杨慎认为《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是朱淑真,他这一说法对当时和后世很有影响。此外,明末藏书家毛晋也认为此词为朱淑真所作。
而认为此词出于欧阳修之手的则有清代的王士禛、况周颐等人。另外,清代参与撰修《四库全书》的学者纪昀(纪晓岚)也认为此词的作者是欧陽修,并驳斥了这首词为朱淑真所作的说法。
总之,《生查子·元夕》词,欧陽修的《庐陵集》和朱淑真的《断肠集》都有收录。关于此词究竟属欧陽修还是朱淑真作,自明朝以来就有争论。
直至现代,争论仍在继续,双方各执一词,但都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但主流观点还是倾向于欧阳修所作。
尽管人们对《生查子·元夕》这首词的作者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它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词作,词中那种朦胧的美和唯美的意境,千百年来,一直浸润着读者的心灵。原词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词中小标题“元夕”,指的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宵节的灯会自唐代就已经成为了风俗。
元宵节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是恋爱中的情侣约会的好时机。
这首《生查子·元夕》所选取的场景就是元宵灯节的晚上,词作通过对去年元宵节往事的回忆,写出物是人非之感。全词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自然流畅。
词作内容情事一目了然,但词作构思巧妙,又很有新意,这集中表现在词的排篇布局上。
开篇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是女子回忆去年和情人的美好约会,这两句也点明了时间,也点明了地点。
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夜晚,为接下来情侣的出场做好了情境的渲染和铺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大意是说,在元宵节的夜晚,月亮徐徐升起,皎洁的月亮就好像挂在柳树稍上一样,如水的月光洒在地上,与情人相约在黄昏,共叙衷肠。
元宵节的夜晚火树银花、灯火通明,此时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为情侣的约会营造出浪漫的气息和氛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妩媚多姿的柳树稍的映衬下,明月显得是那样的善解人意,那样的温馨浪漫。这月光如水的浪漫之夜,这温润动人的良辰美景,怎么能叫人辜负呢?
灯光、月光、柳梢似乎都成了爱情的见证。在花灯前,在月光下,她终于见到了他,她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看到了他;而他也看到了灯火阑珊处的她。
他们双向奔赴,他们执子之手,他们共赏花灯,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夜晚。
词作没有交代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猜想他们在说什么,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与心上人共叙衷肠,就已经足够了。
在灯光阑珊的元宵节夜晚,在月光与灯光见证下的情侣约会,他们相约的甜蜜浪漫,词人只用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就将情侣在元宵夜约会的无尽浪漫和旖旎传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词作上阕,短短四句,却是人与景交融、情与景交融,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美好的意境。尤其是上阕最后一句,浪漫的词意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很快成为记忆。如果说上片是回忆去年元宵节的话。下阕就是在写今年的元宵节了,词人笔锋一转,把词中人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二句,又点明了今年元宵节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还是那么皎洁,灯火还是那么绚丽。
今年的元宵节和去年的元宵节是一模一样的,而那个去年相约黄昏后的人呢?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二句,这是词中作的主旨所在,也是词中人情感的宣泄抒情。
去年相约的那个人今年不在了,在茫茫人海中,在元宵节的夜晚里词中人苦苦地寻觅,可是依然不见踪影。词中人心情沮丧,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不见去年人”一句已经将寻寻觅觅,不见情人踪影的伤感包含了进去,“泪满春衫袖”就进一步形象化了这种伤感。
下阕在今昔元宵节夜晚的对比中,将物是人非的伤感和惆怅抒发了出来。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光与灯光辉映的夜晚将词中人的伤感进一步烘托出来,对比愈加明显。
《生查子·元夕》上阕写去年,下阕写今年,元夜、灯光、月亮、人等字面互相关照。上阕会与下阕文义并列,但词意稍有变化。
这种文义循序递进、回旋往复的音节对于简朴的歌词而言,有增强表情达意的抒情功能。
《生查子·元夕》上阕中月光、灯光、柳梢都成了这一对情侣爱情的见证;而下阕中相同的景物,相同的环境则成了词中人形单影只的见证。
尤其是“泪满春衫袖”一句中的“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